新洲区新集街的郑先华此前曾赞助同村小伙上大学
昨日上午8时,家住新洲区新集街桃花岗村的郑先华婆婆又拿上编织袋出门了,开端走街串巷拾褴褛。75岁的郑婆婆儿女双全,本能够安度暮年,和老伴一起在家享享清福,可她现在却要靠拾破烂照顾一位90岁的老人的生活。
帮同村小伙圆了大学梦
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梅咏明十分感谢郑先华老人,20多年前,与郑婆婆同住一村的梅咏明拿到了大学告诉书,当时他母亲已因病逝世,家里只有父亲和两个弟弟,生活艰巨,膏火成了家里繁重的累赘。
郑婆婆晓得村里出了个大学生,也懂得到梅家的情形,立刻出发做了“家访”。那以后,郑婆婆时常静静给梅咏明寄点生活费,每次三四十元不等,4年中共寄了2000多元。当时,郑婆婆的两个儿女也在念书,家里的收入全靠郑婆婆跟老伴做农活。
毕业后,梅咏明被调配到法院工作,还时常去探望郑婆婆,“没有婆婆就不我的今天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却老人对我的赞助”。
10年照顾两孤老
10年来,郑婆婆还先后照料过两位孤寡老人。2003年,郑婆婆看见邻村的孙婆婆一人寓居很孤独,便每月前往看望,送上菜米油盐等生涯用品。后来,孙婆婆生病卧病在床,郑婆婆每周都去她家,辅助洗澡、洗衣,还做了蒸肉端从前,侍奉白叟如同自家的亲人个别。
邻里暗里谈论,郑婆婆脑筋不畸形了,不知她图的是什么。而郑婆婆仍然常去老人家里拉家常。现在年纪也大了,郑婆婆和老伴都不能下地干活,只能靠儿子每月寄点生活费。2005年,郑婆婆闲不住,开始上街拾破烂gucci 2012奢華名品 新款目錄,一出门就是一终日。
去年3月,郑婆婆在外出看戏的途中,发明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单独在路边割草。攀谈中,她得悉老人姓喻,曾有一养子,当初的生活很危困。那当前,郑婆婆又惦念上了这位老人。
五里多的城市小道 ,郑婆婆一月一次给喻婆婆送些食油、生果、衣物棉被,从没间断过。
“我也不图名不图利”
郑婆婆天天捡破烂可以赚到三块多钱,但她和老伴的餐桌上通常只有两个菜:咸菜和素炒豆角。“年事大了,不爱好吃荤”,但她常常将煮好的肉汤送给五里外的喻婆婆,有时带上30多斤食用油。
在邻居眼里,郑婆婆素日非常节省,衣服上都带了补丁,偶然穿件好的,也是多年前的衣服。儿子疼爱父母,给家里买了个冰箱,剩菜剩饭也不会馊掉了。
街坊梅先生告知婆婆,这些助人为乐的事应当给记者讲讲。郑婆婆却摆摆手,“这算不了什么,我也不图名不图利,这些事还得持续做下去”。
本报记者 罗义 实习生 李珊珊 刘菲
线索供给 王先生 线索费 50元
留言列表